几百年前有郁金香,近几十年有运动鞋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积木熊,这次为什么就轮到了中国的Labubu了?
首先全球范围内确实受欢迎。
仔细看看它的长相:大眼尖牙憋了一肚子坏,丑萌丑萌,充满了反叛,怪诞,甚至疯癫和明显的缺陷,年轻人喜欢它更像是看到了部分的自己:不完美,有挣扎,很疲惫,但真实。
相对而言,传统的精致、乖巧、温顺、听话的所谓中心化审美的产物,多少有点假,完美但是虚伪,精致也很无趣。
换句话说,当下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,让年轻人需要同样复杂的精神寄托。
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动画电影里的哪吒,和Labubu风格几乎如出一辙,不但票房创了纪录,大部分人都对哪吒的无条件喜爱,甚至不在乎他二代的身份,以及曾经在陈塘关霸凌百姓为非作歹的"黑历史"。毕竟这些放网上,多红的人都会秒塌房。
这种现象用社会心理学解释叫做:物品人格化投射。人们有时候会把自我特质投射到某个特定物品上,以获得情感反馈,简单说就是"见拉如见我"。
这也解释了,很多玩家还会给Labubu定制衣服,叫“娃衣”;甚至还有给它贴牙钻、化浓妆,这叫“改娃”;在欧美,甚至有人给娃美黑,还手把手教你怎么往它的屁股里塞棉花,整出卡戴珊一样的形状。
展开剩余67%所以你以为你买的是娃娃?
本质上买的是情绪;满街挂在衣服上包包上的Labubu,不全是跟风,更像是实体化的个性签名。
当然,我们分析得起劲,估计很少人知道,其实2019年的时候Labubu就已经在国内面世了。也就是说,在诞生的很长时间Labubu在国内都几乎是默默无闻,直到这两年才突然爆火。
从时间线上看,Labubu的命运转折点,是成功出海泰国开始的。而这个转折,到现在依然有很多水下的解读。
而相对公认的事实是,2023年下半年泡泡玛特在泰国开店,2024年上半年,有泰国血统的顶流韩国女团:BLACKPINK的成员Lisa,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连发了50多篇分享图片。
从此Labubu开始先在泰国大火,甚至发展到泰国公主也入坑、泰国年轻人打飞的来北京扫货、泡泡玛特在直播间都挂上了泰文公告!同时因为Lisa在欧美娱乐圈的影响力也挺大,她的一波带货,蕾哈娜、麦当娜、贝克汉姆等等都入坑。现在这玩偶天天和爱马仕一桌吃饭。
接着这股狂热“出口转内销”,卷回国内导致Labubu全网断货,二手市场价格越来越高,黄牛一度笑哈哈。
今天哭着喊着想收一个Labubu的人,可能几年前就看到过Labubu,然后,心中没有一丝波澜。
他们肯定想不到今天一个初版的Labubu能卖出百万天价。
当然坊间的质疑和猜测就没停过:谁会花这么多钱收这么个塑料玩意儿?是不是你泡泡玛特在自导自演?故意抬高价格?之前的供不应求是不是故意搞饥饿营销?
官方当然是否认,最近的补货打击黄牛也确实让自己和用户们双赢。
但是,他们的股价,也似乎在和Labubu的二手黄牛价格同涨同跌。而在之前股价一路走高的时候,泡泡玛特的大股东、创始人也已经开始减持:去年10月创始人王宁减持了约1.61%的股份,套现了15.62亿港元。最近投资人套现22.64亿港元清仓离场。
虽然坚持套现本身无可厚非,毕竟投资就需要回报,但也让一些人心里有点嘀咕:你们说要做中国迪士尼,现在看上去还早呢,该不会没耐心了吧?
所以,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喜欢没问题,但追高去收,除非是为了博美人一笑,否则并不理智。
至于想去投资炒作的,更是刀尖舔血。毕竟这种玩偶,不但官方可以控制产量和自有渠道,制作上也几乎没有什么壁垒,换句话说,没有稀缺性且非常容易仿制的玩具娃娃,维持太高的溢价,短时间也许可以靠情绪冲一波,时间长了几乎不可能持续。
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我们一定会看到下一个Labubu,但它还会是泡泡玛特的吗?谁也不知道。
发布于:浙江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