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,详细阐述了对中国股市未来走势的全面分析与展望。以下是详细总结配资论坛门户,涵盖了核心观点、行业分析、投资者情绪、政策预期及风险提示等多个维度:

一、整体市场展望:乐观中见基本面支撑
1.乐观基调:
尽管市场将本轮上涨归因于“流动性牛市”,但大摩强调企业盈利的基本面改善才是核心支撑。
MSCI中国指数的季度盈利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已符合市场预期,并延续至2024年上半年。
2.关键指标转正:
盈利修正幅度(市场共识预期的上调比例)在8月转为正值,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正区间的市场(仅次于美国)。这一指标强化了基本面改善的可持续性。
3.流动性环境:
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,全球流动性充裕,中国作为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,将显著受益于新兴市场资金流入。
二、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✅重点看好行业:
1.科技与互联网:
与AI主题高度相关,盈利预测持续上调(至2026年)。
包括:半导体、科技硬件、软件、媒体、娱乐、电子商务。
2.金融:
银行、保险、券商等,对指数盈利贡献显著。
3.生物科技与制药:
盈利增长强劲,处于上升通道。
4.材料行业:
受“反内卷”政策推动,盈利预期上调。
⚠️建议谨慎或减持的行业:
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行业(由于上半年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不及预期,下半年GDP增速预计放缓)
日常消费品
受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、酒精消费限制等影响,盈利预测大幅下调。
房地产
与宏观经济增长高度相关,建议保持距离。
三、人工智能(AI)赛道:机会与风险并存仍有潜力
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在AI转型中,与美股同行相比,市值与估值仍有差距,存在上升空间。
需精选个股
避免估值过高的细分领域小公司,应选择盈利稳健、市场份额增长潜力明确的企业。
四、外国投资者态度:兴趣升温,结构分化美国投资者
超过90%表示将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。
问题更宏观,但学习意愿强,已准备好资金部署。
亚洲投资者(新加坡、日本)
更关注具体执行细节,如港股 vs A股、行业选择等。
投资动机
不仅是战术性交易,更是结构性重新评级的开始。
投资者对中国在人形机器人、自动化、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表示认可。
五、政策与市场催化剂短期关注点:
1.黄金周消费数据:
国内旅游、澳门博彩业等表现,是检验消费复苏的关键指标。
2.四中全会(10月20日):
将讨论“十五五”计划方向,但细节有限(明年三月才公布)。
关注以下政策信号:
社会福利改革
房地产库存回购
“反内卷”政策执行
10月高层会议通常为框架,一般不会公布细节
六、中美关系与贸易展望预期保守
特朗普第二次任上,摩根士丹利不认为中美双方首次会晤会有重大突破
关税维持高位
预计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维持在40%-50%之间。
中美博弈于稳定
双方已形成“有效筹码”平衡:
中国:稀土资源
美国:技术限制与实力
短期关系将维持现状,不影响市场上涨趋势。
七、结论:结构性机会明确,精选行业与个股中国股市仍具吸引力
:低估值 + 基本面改善 + 流动性支持。
投资策略
聚焦科技、互联网、金融、生物科技等主导行业。
规避与宏观经济高度绑定的消费、地产板块。
关注政策信号与数据验证(如黄金周、四中全会)。
风险提示
需警惕个股估值泡沫,选择盈利能力强、市场份额提升的公司。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